完成“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目標屢次成為熱點,落實雙碳目標打響雙碳之戰,成為各行業共同努力的方向。而作為主戰場的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的能源體系成為轉型升級的關鍵也是新的挑戰。
作為巨大的能量消費體,智慧園區、大型公建、智慧工廠等的節能改造、智慧供能、能源物業、能源托管成為構建智慧能源體系的主流選擇以及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領域。然而,在落實綜合能源管理服務過程中,由于設備數據只掌握在用戶一側,且設備間沒有形成互聯互通,導致數據的挖掘分析受阻,無法為客戶提供更進一步的綜合能源規劃、開發和服務,無疑給能源企業管理者、集成者及操作運維者帶來極大的困擾。
隨著物聯網、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和能源轉型的不斷深入,能源服務也將從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轉變。如何結合物理信息技術,借由AI、IoT、ICT、云、邊等技術的加持,實現多種能源設備之間的泛在連接,提高不同設備之間的互通能力,建設一體化、智能化的綜合能源服務共享平臺成為關鍵。以智能建筑為例,根據IEA(國際能源署)統計,大約1/3的全球能源終端消耗在建筑物內,建筑物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總排放量的40%。隨著雙碳戰役的打響,傳統建筑加快向有感知和實時在線的“智慧建筑”轉型。作為人們安全食宿的場所,通過高水平的綜合控制能力,建筑也在迅速地朝著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與普通建筑相比,研華智慧建筑方案借助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通過邊緣傳感器、采集網關ECU等對空調、供暖、照明、電梯以及風光儲等數十個子系統進行數據的采集與互通互聯;搭載數字孿生平臺綁定邊緣數據,將建筑物的全要素進行數字化和虛擬化、狀態實時化和可視化;通過3D云組態工具還可結合設備及業務類型對用能數據進行細分及用能比較追溯,及時發現跑冒滴漏等能源浪費問題,最終通過各平臺間的配合與聯控,實現智能化管理。以高效的控制手段和先進的資源利用設計,為用戶優化管理決策,可以極大降低自身能耗,預計減少約30% 的使用成本;通過高效智能化管控平臺的聯動運營,可在十年內減少智慧建筑整個生命周期中15%的樓控系統維護成本,有效幫助用戶改善工作效率和提高生活質量,達到安全、經濟、節能的運行效果,以實現更舒適的辦公和生活環境。